【决策学理论基础】十、关于实践
就一般人的理解,理所当然地指的是人的实践,但在科学地研究探讨实践的内涵、本质时,我们才发展了关于实践的概念是一个具有哲学范畴意义的概念,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,在欧洲的一些哲学工作者对关于实践的研究提出的是“包罗万象的实践观”。到底什么是实践,他们给不出简洁明确的定义。通过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类包罗万象的分析与研究,我们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的观念,其本质是物质与物质之间、机械与机械之间、人与机械之间、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 。在现代信息论创立的条件下,我们给出实践的本质是 信息 ,是事物之间物质、能量与信息的交换。用中国古先哲的话说,就是“阴阳相摩、八卦相荡”、“阴中有阳、阳中有阴”。通俗地说就是,物质与物质之间必然发生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联系。这种相摩相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联系所表现出来的运动、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就是“实践”。
可见,实践就其广义而言,分为宇宙实践、生命实践、人类“实践”。(见图六 〖 阴 · 阳 〗 矛盾对立统一、相互作用。)
图六 〖 阴 · 阳 〗 矛盾对立统一、相互作用
(一)宇宙实践、生命实践
宇宙实践产生生命,有了生命以后才有生命实践;生命实践产生人类,有了人类之后才有人类实践。关于这一点,中国古人用概括的语言表述,就是“天地者生之本,祖先者类之本。”
在这里,“天地者生之本”指的就是宇宙实践产生万物,其中包括生命。如果再问,宇宙实践是由谁推动的,“相摩相荡”是由谁引起的,是上帝吗?我们说,不是, 是局部的整体性、整体的局部性。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是虚与实、有质量的物质与无质量的场相互镶嵌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。就无质量的光子而言,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它是一个机率波,其在整个空间出现的机率等于一,而无质量的光子 湮 灭时产生一对有质量的正负电子,同时就产生超距离的万有引力,占领了全部宇宙。可见,人们所观测到的“象”已经是“相摩相荡”引起的变化,而且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,或通过一次仪表的放大或转化才能被人的感观所感知。比如,没有盖克计数器,人们就感知不到放射性的“象”;不发明显微镜,用人的肉眼就感知不到细菌的“象”;没有发明电子显微镜人们就感知不到病毒的“象”,如此等等。可见,唯象的理论是人对客观的“象”的主观表述,这种表述显然是主观的。这种主观的表述是否能与客观实在相合,不是一个理论问题、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。在这里,实践指的就是,人依据自身对客观的认知,通过人的行为活动作用于自然,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。对宇宙实践、生命实践的研究是宇宙和生命起源问题、人类起源问题。这离题太远我们不在这里谈了。
(二)人类实践
人类实践有其特殊性,这个特殊性就是人类自产生以来随之或同时产生的就是知性,即概念的产生。这种存留在头脑中的概念不是孤立的,它们也要发生联系,这种在头脑中概念之间的“相摩相荡”、相互作用就是理论实践(内实践),一般人把它称之为心理活动,称之为“思考”。通过这种“思考”,人们一般要取得两个发明:一个是发明指导人的行为的目标,一个是发明选择达到行为目标的方法。即所谓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手段。不管人们自觉不自觉,这一过程都是决策过程,正是这一过程的存在把人和动物严格的区分开来。通过理论实践,人们想好了决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,人们才开始身体力行的行为实践(外实践)。而在行为实践、主观作用客观环境的同时,人们通过感观也就取得了行为结果的信息,并基于对这种外界信息的分析不断做出新的决策、调整目标、改进手段。可见,人类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,其本质就是信息(物质、能量、消息)的相互传送。用中国古人的话说,就是“天人合一”中的“合”。没有这个“合”或实践,主观与客观就要脱离,什么唯象、什么推演、什么分析就全部化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就“天人合一”元人-客这个理念元来说,正是它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的“象”构成了检验人们的预想是否正确的标准。元人-客的运动、变化与发展是一个过程,在这一过程中就主观方面去考察人所认识了的现实的、具体的存在、即规律,也就只能是在过程中存在,因此也就具有了相对真理的意味。随着元人-客的发展,真理就变成了谬误,所以,真理是一个进程,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就只能是元人-客的现实的、具体的发展中的存在(过程)。这就是我们对包罗万象的实践概念的一点认识。